学生工作
学生工作
您的位置: 首页>学生工作>正文
我院创新创业团队赴靖西市、那坡县开展实地调研
2024年02月23日 谭显注 田坪燕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2023年8月14日至17日、2024年2月20日至22日,我院创新训练计划“边疆多民族地区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研究——以百色两个边境县为例”项目团队成员田坪燕、李琳、邓聪、谭显注一行人两次赴广西靖西市、那坡县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本团队成员先后到访位于靖西市的靖西市壮族博物馆、靖西市烈士陵园、红八军围攻靖西城遗址等地;和位于那坡县的广西边疆民族博物馆、那坡县革命烈士陵园等地,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深入访谈等方法,对靖西市、那坡县革命文物的现存数量、保护环境以及利用现状等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


团队成员在那坡烈士陵园陈列馆参观学习

靖西市壮族博物馆馆长卢山和那坡县广西边疆民族博物馆馆长何承礼和韦青山等相关工作人员向团队成员介绍了可移动与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在馆”和“在外”两套保护和利用方法,并且谈到革命文物目前在保护和利用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对于可移动革命文物,如革命时期的关键物资、文献资料等,两座博物馆都采取了严格的防潮、防虫、防火等措施,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文物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而对于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文物,如革命遗址、纪念碑等,则通过设立保护标志、保护范围、档案和机构,加强周边环境整治等方 式进行保护。同时,他们还介绍了“在馆”保护和“在外”保护两种不同的策略,前者侧重于文物的静态展示与保护,后者则强调文物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动态保护与利用。


广西边疆民族博物馆馆长何承礼向团队成员介绍馆内革命文物

在保护文物的同时,也要注重其历史与文化价值的挖掘与传播。为此,这两座博物馆不仅通过展览、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普及革命历史,还积极开展与其他文博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两位馆长还特别提到了“在馆”利用和“在外”利用两种模式,前者主要通过博物馆的常规展览和临时展览来实现,后者则包括将文物送到学校、社区等地进行巡展,未来还将对可移动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


靖西市壮族博物馆工作人员向团队成员介绍馆内革命文物

通过两次实地调查,项目团队成员充实了对靖西市、那坡县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等相关情况的了解,进一步掌握了文博等相关机构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情况以及当地人民对革命文物保护所持有的态度,锻炼了成员的社会实践与实际调查能力,有力促进项目的进一步开展和实施。

上一条:民社学院组织开展2024年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活动
下一条:【创新创业】我院创新创业项目团队赴南丹开展调研
关闭窗口




院长信箱
   

学院公众号
   

团委公众号
   

研究生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