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您的位置: 首页>教学科研>正文
我院“谈家事·品国史”——课程思政系列学术沙龙第3期活动顺利举行
2020年10月21日 熊芝琴 刘小涵        摄影:毕雯  刘小涵为加强本科教学,推进课程思政,有效实现“三全育人”,2019年以来,我院历史系结合专业特色,成功举办了两期“谈家事·品国史”——课程思政系列学术沙龙活 

作者:熊芝琴 刘小涵        摄影:毕雯  刘小涵

为加强本科教学,推进课程思政,有效实现“三全育人”,2019年以来,我院历史系结合专业特色,成功举办了两期“谈家事·品国史”——课程思政系列学术沙龙活动,通过师生交流家事族史,对学生开展专业激趣,并实现家国情怀的课程思政,深得学生们的好评。

2020年10月19日,第三期学术沙龙在基地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郑维宽教授主讲,分享主题为“清前期移民填四川与地域开发进程:以向氏为中心的考察”。我院历史系主任胡小安副教授主持,学院部分师生到场聆听。

郑维宽,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历史地理、边疆史、民族史的研究。

郑维宽教授围绕“关于姓氏起源问题的质疑:帝王之胄与名人辈出”、“清前期‘移民填四川’运动与向氏入川”、“族谱反映的向氏移民过程及其分散开发”。他提出了关于姓氏起源问题的质疑,认为帝王之胄和名人辈出有不可靠性,人们对本族姓氏的来源总有虚构夸张成分。随后,他介绍清前期“移民填四川”运动,与,并用族谱相关资料和图片信息、世系图等向在场师生进行展示、分析史料并讲解其中要义,阐明了向氏入川的移民过程及其分散开发历程。他指出,向秀明家族是一个在康熙初年从贵州迁移到四川广安的移民家族,在向秀明之前,向氏祖先已在贵州居住了200多年,并且在这里还有另一支在康熙年间直接从湖广迁居的向氏家族,通过对向氏家谱的分析,可以清晰观察到一个地域的开发进程和变迁历史。郑老师表示,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中有谱。族谱是有价值的、真实的、可感知的。在族谱中可以梳理出较为清晰的移民信息,能为研究中国历史上的人口移居、分布等问题提供有力的资料。

最后,胡小安副教授做了点评,分享了自己对族谱的字派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谈到了自己家族的经历,并表示郑维宽教授的讲座对族谱研究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让师生们拓宽了视野。他还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到“谈家事·品国史”课程思政学术沙龙活动中来,期望同学们在每个家族的传承中,品史学之韵、扬家国情怀。

参加讲座的同学们收获良多。2018级历史学本科班的韩仰同学说到:“聆听了郑老师的讲座,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清前期以向氏家族为例的家族迁移史和西南地区的开发历程,进一步学习了获取资料的合理途径以及识别历史史料的正确方法,这对我们进行历史研究和史料识别有着重要的作用。”

上一条:我校民族博物馆接待广西高校社科联工作经验交流会的嘉宾到馆参观
下一条:广西警察学院杨明教授应邀到我院做社会工作实务专题讲座
关闭窗口




院长信箱
   

学院公众号
   

团委公众号
   

研究生会公众号